非常规冶金团队胡觉教授受《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期刊邀请,在其“Rising stars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for catalysis and energy”专刊发表综述论文“Triggered factor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 the dynamic reconstruction processing of MOF for the alkalin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催化与能源领域一直是广泛研究的焦点,而配位化学在解决这些领域中部分最紧迫的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此次《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推出的“Rising stars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for catalysis and energy”专刊,聚焦配位化学在催化与能源领域的前沿突破,专门收录国际公认的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创新性成果。受邀撰稿的14位作者均为各自领域内公认的“新星”,他们为应对催化与能源的挑战带来了新颖的视角与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凭借高催化效率、可调谐纳米结构、暴露的金属活性位点等优势,在OER催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研究发现,MOF在电化学环境中的动态重构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其结构演变与催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尚未明确,这极大地阻碍了高性能MOF基催化剂的定向设计。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胡觉教授在综述中系统梳理了MOF基OER电催化剂动态重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次从“电化学环境调控”与“MOF结构调控”双维度,深入剖析了触发MOF重构的核心因素,前者包括电解质、电压、反应中间体、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后者涵盖MOF的形貌、组成元素、金属中心配位环境、电子结构等内在属性,明确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MOF的重构路径及其演化规律。该综述的发表不仅为MOF电催化剂动态重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学术参考,也为将继续围绕MOF材料的结构设计、重构调控与性能优化开展研究,助力新能源催化技术实现突破。
色情片
为该工作的第一完成单位及通讯单位,色情片
博士研究生戚强龙为论文第一作者,胡觉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2364041)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401AV070011)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doi.org/10.1016/j.ccr.2024.216235